记者手记:这并不是一件“小事”

2021-04-07 11:33:5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盖伦

前文阅读:她搭上几个月时间 只为举证学生作弊这件“小事”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今年2月,李晴在一个叫三明治的平台上,写下了她举证学生作弊的大概经过。

我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是因为听过不止一位老师感慨,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他们很难下得了手处理。怕折腾,怕麻烦,更怕学生受不了打击想不开。

毕竟,课程论文抄袭、剽窃,考场上做些小动作,在一些人看来,是小事。好像没必要太较真儿。

在我过往采访过的人中,张及晨是一个相当较真的人。他持续举报过某个比赛的不合规。为了举报,他还专门去过一趟外地的教育局。

他是一名在美国念书的留学生,一直密切关注国内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我把李晴的故事告诉了他,问他,在你们学生看来,作弊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吗?

张及晨跟我分享了他的小故事。

美国高校对于学术诚信要求相当严格。张及晨说,他们的物理老师就明令禁止做作业时抄课本的参考答案,也明确界定了抄答案就是作弊行为。不过,还是有个别同学耍小聪明被抓住。至于为什么被抓住,原因也很戏剧——课本的参考答案中有一些本来就是错的。

今年,张及晨作为助教协助老师批改作业,也抓住了一些抄答案的同学。虽然只是助教,他们也面临了同样的纠结——要不要严肃处理?毕竟是大一的学生,上网课都不容易。初犯的话,给个单次作业零分就过去了,但看到一些“不知悔改”的惯犯,他们还是会交给老师处理。

“任何形式的学术不诚信和作弊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都明确了考试作弊的概念。”张及晨很肯定地说,这不是小事。

他看过李晴写的那篇第一人称的文章,也看出李晴受到了巨大压力。“在这种原则性问题上,其实没有太多的模糊空间。有些时候,压力其实来自身边的人,甚至是家人。”

他为李晴的坚持不懈点赞,他也佩服她。社会的公平需要每一个人去维护,毕竟受益的会是多数人。“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很多人都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这种心态。“但是有些事,你不挺身而出,可能就永远无法得到解决。”他说。

2018年,北京大学曾发生一次引人关注的事件。因在多场期末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7位本科生被予以留校察看和记过处分。

我还记得当时网上流传着学院教授裴坚的一段发言:如果老师对此事放任不管,如果耍小聪明的人比走正道的人拿到了更多好处,那么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在干什么?

我写了篇评论,感谢这些老师和学生的较真儿。多一些较真,才能离风清气正更近一步。而且,即使是被惩罚的学生,也并非只是单纯的利益受损者。他们及时被老师拽回了正轨,如果就此学会了敬畏规则,他们仍有光明的未来。

优良学风是大学立校之本。诚信是底线,错了要担责,这些本不必成为新闻。

因为见过较真儿的人,我想,愿意捍卫和守护那些虚无东西的人,其实还有很多。他们会纠结,也会想退缩;他们会受到压力,也会遭到质疑。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那些潜在的同路人,可能就会发现彼此,从而更加坚定地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