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探讨“大流行结局”,后疫情时代,更应关爱全世界儿童|国际战“疫”行动

2021-01-25 01:00:0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所学校的学生在等待放学。 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摄)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英国《柳叶刀》杂志近日发表一篇观点文章探讨新冠疫情期间对儿童的培育教育问题。文章称,随着疫苗问世,人们开始展望世界的复苏,也应在这一时期总结得到了哪些经验教训,而全世界的孩子们也正在目睹如何在危机时期为他人服务,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一夜之间,教育范式发生了变化

在疫情之前,多数父母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较为严格,甚至在因新冠疫情封锁的早期阶段,许多家长依然试图再现以往成体系的家庭学习日程。

但几个月过去后,这些日常规划,逐渐让位于“随心所欲”的状态,甚至类似于“活着就行”。家务、锻炼、睡眠时间都变得越来越随意。

而对于从事医生职业的父母来说,他们的社会和家庭交织更为复杂,他们还亲眼目睹了这种病毒给病人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也见证了医疗卫生体系的不堪重负。

这些辛酸的过程都让我们以新的或者说更深刻的方式意识到:我们有工作可做;我们应想方设法找到一个方式来好好的照护孩子;我们还可以抗击新冠疫情。

帮助孩子们化解“失去”

孩子们在他们的世界逐渐变小时,也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和重心。可以观察到,孩子们失去了与同龄人的联系,失去了与他们此前建造的生活结构的联系,这种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十分令人痛心,因此父母们也在为遵守隔离措施和为孩子们开解这种“失去”而苦恼。

人们依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医疗工作者,这种需要不仅体现为病床前的照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公众表现,甚至发声——医疗工作者应坚定、坚强、坚持地向大众传递信息,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要保持灵活性。

现在,随着多种疫苗的问世,人们开始期盼世界能重回正常轨道。自疫情暴发以来,疫情时期生活中的“背景噪声”变得安静多了,而且似乎重要性也在变弱。相应的,我们对家庭等关系的价值观,填充了那些空白。

疫情期间,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迫使我们在孩子面前变得脆弱,在不被恐惧压倒的情况下解决棘手问题,并重新找回对当下生活的好奇和专注。

孩子的未来正是希望所在

在后疫情期间,除了无聊、沮丧和无所适从,我们其实还有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正在目睹如何在危机时期为他人服务,并从中获得他们的财富。也许,他们看到医务工作者们的付出会让他们明白,部分人盲目追求绝对的个人主义势必会让其他人付出沉痛的代价。又或许,孩子们会以某种方式成为无私帮助别人的人或是成为直接治疗他人的医生。

文章最后称,在这个后疫情时期,孩子们如何行动、又成为什么样的人,将可能是此次大流行的“救赎性结局”。

责任编辑: 左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