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落地167项任务!北京市“两区”建设实施率达66.5%

2021-06-21 10:49:1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华凌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6月17日,在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两区”建设专场上,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介绍,目前国务院批复“两区”方案中涉及的251项任务,累计落地任务167项,实施率达到66.5%。

“两区”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试验区的简称。“两区”设立,是党和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方位开放的重大部署,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改革开放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梅英介绍,北京“两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首善标准,着力示范引领,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建设成效更加凸显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和数字经济特征。

在高端资源导入方面,设立北京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特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等一系列全国率先实施政策相继落地,加大了对优质主体的培育和支持。目前,海淀区已有16家企业享受了“两区”税收优惠新政,合计减免金额4亿多元。多家有影响力的研发中心在京落户,如施耐德电气中压二次配电全球研发制造中心项目、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等。

人才引进方面,建立境外专业人才过往资历认可机制,专门发布“两区”境外职业资格来京服务目录和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考试目录。出台《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明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北京市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国际人才的,可获得奖励。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依托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审慎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取得新进展,首个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获批。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2020年为142家企业的1660件专利补贴1900万元。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深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开展“先赋权后转化”模式,全市9家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入选科技部试点。

北京“两区”建设启动以来,首批或首发项目频频落地,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凸显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和数字经济特征。

金融领域,全国首家外商独资的货币经纪公司、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保险另类投资资管公司、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持牌支付机构先后获批在京注册。资金融通便利度方面,北京在全国首创性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首批两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实现“零”的突破;中关村企业一次性外债登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深入实施,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和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分别提升近30%和60%;自贸试验区内银行获准将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的客户范围扩大至境外机构,境外机构在境内使用资金的迫切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医疗领域,落地全球顶尖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赛诺根亚太区总部;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建设加速推进,第一批1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工作启动。跨境电商销售医药品试点逐步深化,国内首个第三方仓储资质企业获批。北京首个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创新药发现平台百放英库正式投入运营。

教育领域,鼓励外商投资成人类教育培训机构(营利性非学历语言类培训机构),支持外商投资举办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推进中德胡格、中澳TAFE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文旅领域,国内首个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在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挂牌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全产业链的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体系。优化艺术品综保区外展示交易的担保和延期审批环节,总担保期限由6个月延至2年,办理延期货物不再要求入区。北京文化企业股权转让平台正式揭牌运营,填补了首都文化资本市场短板。

专业服务领域,优先在北京市允许跨国公司设立外商独资财务公司;获准开展专利代理对外开放有关试点工作;支持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分所;印发境外仲裁机构设立业务机构登记管理办法,为境外仲裁机构设立明确路径。

“两区”建设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力,“政策+机制+要素”多元保障,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同时,立足数字经济全球标杆,“产业+园区”双轮驱动,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

责任编辑: 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