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边民走上小康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驻村扶贫工作纪实

2020-10-17 20:46:3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丽云

通讯员 许崴 范领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十月金秋,地处祖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机械轰鸣、沃野飘香。在第7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伴随收获的喜悦,全区1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盘算着一笔脱贫攻坚精细账:“四字真经”让最北边民走上了小康路。

境——“守好祖国北大门”

走上高高的大兴安岭,786千米的边境线上随处可见三种红旗:国旗、党旗、防火旗。历经“五·六”大火的惨痛教训,涅槃重生的大兴安岭对红旗有着特殊的情感:有为国戍边的自豪、有为民服务的责任、有保护生态的担当。而在偏远的贫困村,还有一种特殊的红旗高高飘扬在群众的心上,那就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队旗。

自2017年5月以来,全区13支扶贫工作队、98名驻村干部分别下沉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安营扎寨”,一场“结穷亲、帮穷户、找穷因、拔穷根”的扶贫战役全面打响。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的指示要求,大兴安岭地委组织部加强对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跟踪管理和督查考核,把精准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融入边境党建。领导带头走遍田间、遍访农户,根据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年龄结构、身体状况、自救能力等建立扶贫台账,做到致贫原因清、收入来源清、脱贫对策清、帮扶责任清。驻村干部组织关系全部转到村里,第一书记带头讲党课,设计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激发。

革命老区呼玛打造“初心学堂”,解决了农民党员季节性“走读”问题;设立“积分超市”,推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模式,激励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兴安腹地塔河成立行动党小组,组建党员巡逻队,佩戴袖标、打着队旗开展联防联查,增强了边民的国门、国土和国防意识。

最北县城漠河在抵边村成立“流动党员驿站”,外来流动党员登记留言13000多人。组织农民党员挂牌“亮身份、亮承诺、亮家风”,培育党员带富、党群共富典型近百个。大河西村党支部和北红村党支部先后摘掉了省级贫困村、全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凝聚民心和力量的红色堡垒成为祖国北疆最靓丽的风景线。

敬 ——“此心安处是故乡”

“铁军,轻伤不下战场;只因,此心安处是故乡!扶贫先扶志,你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一块基石;输血变造血,你为集体经济发展竖起了一面旗帜。心牵贫困户,情系大河西!”这是漠河市“我身边的好党员”评选委员会送给大河西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安铁军的颁奖词。

从最初村民眼中的“外人”,到如今村民心中的“亲人”,安铁军感触颇深。驻村三年,他两次因胃出血紧急住院。当大家都认为他会以病为由申请返岗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了留下,继续奋战在扶贫第一线。他发挥自己在质监战线工作多年的业务专长,积极参与村里的全麦加工基地建设,他设计包装、培育品牌、策划运营,并主动请缨与省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沟通,先后3次为企业免费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节约费用1.2万元。目前,三大系列、15个品种的黑小麦系列产品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年销售24.7万元的加工基地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聚宝盆”。

“家长里短用脚趟,大事小情用心办。”这是呼玛县嘎鲁河村第一书记郑雷的切身感悟。作为一名80后,他脑勤、嘴勤、手勤、腿勤,除了完成28篇家庭访谈报告、10万多字的工作日记,他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编写了《科技扶贫手册》,发放到全区13个贫困村。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郑雷24小时驻守北疆乡唯一的进出关卡。而身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护士的妻子孙凌,也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郑雷当村里的守门员、村民的服务员,妻子当医院的战斗员、群众的防疫员。村民得知郑雷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能照顾,身患癌症的岳母不能陪护,纷纷竖起大拇指:“郑书记不是驻村,是看家!”

帮贷款、治大病、盖新房、修火墙、拼单群卖土豆、洪水中救黑猪、挨家挨户免费照全家福……翻开驻村干部的民情日记,笔迹有些凌乱,有的只是只言片语,但背后的故事却是千言万语说不完。一桩桩大事、一件件小事,让驻村工作队如春日喜雨融入了兴安沃土,也如冬日暖阳温润了群众心田。三年来,全区先后有35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10名第一书记获得地级表彰,两名第一书记荣获“全省优秀第一书记”和“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竞 ——“登台打擂晒丰收”

出勤打卡、入户调查、群众满意度测评、村集体经济评比……大兴安岭地委组织部驻村办采取“严管+厚爱”的方式,把服务与监督融入日常管理,把实绩与口碑列入年度考评,通过多种激励机制,把驻村工作队的执行力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辐射力。

“红橙黄蓝四色旗、优良中差四等级。”加格达奇区在全体乡村干部中举办“乡村擂台争旗晋级”活动,采取“汇报演说+村村观摩+综合测评”方式,从组织建设、乡土人才、美丽乡村、基层治理及脱贫攻坚等方面比亮点、展特色,晒出工作“成绩单”,通过季评挂牌、年评表彰,进一步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竞争意识,激发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神州北极”漠河,每年的农民丰收节,市领导都会带领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举办“党建晒秋分享会”,通过走、比、看的方式,晒党建载体、晒经济项目、晒乡风文明,相关部门综合打分,评出集体和个人优胜前三名。

产业兴,百业旺。驻村工作队发挥行业优势、技术优势和人脉优势,不断做大北药种植、特色养殖、山特产品加工等立村产业。大河西村黑小麦、北红村大列巴、鸥浦村笨苞米等成为远近闻名的扶贫产品。大兴安岭地区在全省率先消除“空壳村”,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均达到100%。

净 ——“乡风文明奔小康”

口袋鼓了,脑袋更不能空。大兴安岭地委把“自强、感恩、文明”扶志教育作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思想基础。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风文明,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跟党走,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各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栽树种花、铺路搭桥、安装路灯、畅联网络、修建文化广场,开展“厕所革命”,带动村“两委”和党员群众采取“挂牌制”“积分制”“三包制”等手段,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交口称赞:“驻村干部让农家院大变样:灯亮心更亮、水甜心更甜、路宽心更宽、屋暖心更暖。”

外部美不算美,内涵美才最美。村情最为复杂的呼玛县推出乡风文明“红黑榜”,最美党员、最美庭院、最美母亲、最美贫困户等登“红榜”,参与赌博、虐待老人等上“黑榜”,由包村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对上榜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公布评选结果,形成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乡风文明长效机制。

三年来,各工作队加大移风易俗力度,漠河市大河西村举办“携手老乡、圆梦小康”春晚、“教育扶贫、志愿暖冬”公益冬令营,北红村组织村里的俄罗斯后裔表演俄罗斯风情广场舞,呼玛县嘎鲁河村举办冬季趣味运动会,鸥浦村为村里的3路7街重新命名,塔河县瓦干村打造“党建文化小院”,加格达奇区设立“原乡净土乡村旅游采摘节”……沿着最北边境线,“古村寻根游”“界江风光游”“革命老区游”“东北民俗游”“俄罗斯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日益红火,八万里兴安真正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实践地和检验场。

(漠河市委组织部供图)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