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试行“完全学分制” 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学习

2021-01-19 19:14:3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曦 通讯员 刘晓艳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刘晓艳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校内讨论后,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

突出“研”,构建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

据了解,天津大学将在部分特色学科试点“完全学分制”改革,针对研究生突出“研”的学习特点,构建更加开放自主的选课机制。

“传统选课模式就是在开学初统一的规定时间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所需学分要求,确定所有研究生期间修习的课程。”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介绍。

相较于传统学习选课方式,完全学分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过程更具开放性。研究生在完成部分规定核心课程的学习后,可以随时选、自由学自己所需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打破传统课程学习的时空限制。

二是学习目的更有针对性。研究生可在进入课题研究工作后,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选学需要的课程,想清楚再学,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

三是能力培养更为个性化。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可以更好地进行跨学科学习,同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挥课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个性发展的支撑作用。

新时代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首先要以学生为本。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专门人才,更加需要因人施教、个性培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二是要快速适应需求,新时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带来知识更新迭代在加快,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新需求,要鼓励跨学科学习,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突出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要突出“研”字,课程教学也要有针对性的支撑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能力还包括自我规划、自主学习的能力,都要通过改革培养模式来进一步强化。

郑刚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试点建设形成有益的改革经验,推动构建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建设核心课程,保障“完全学分制”实施

与完全学分制对应的是天津大学同步启动的“一流大学学科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在全学科建成“厚基础、有深度、高水平”的学科核心课程,构建学科“知识地图”,呈现学科知识的历史演进、层次脉络与系统架构,通过课程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我们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发挥课程对科学研究和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郑刚表示,为了更好地保障“完全学分制”实施,学校将同步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丰富由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拓展等多种兴趣化模块组成的“课程超市”,以学科核心课为主干提高课程质量,并通过学分转换和认定建立“学分银行”;完善教务管理系统,保障课程学分互选互认,畅通选课渠道;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研究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意识与能力,培育良好学习氛围。

同时学校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继续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支持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实施“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培育和评审项目”,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双轨评价,抬高质量标尺线;推进实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多学科协同育人优势,推动研究生层面“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责任编辑: 何沛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