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助力 山区好山好水养好鱼

2022-01-23 10:31:3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雍黎 单倩澜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单倩澜

“你要注意,苗种投放之前一定要消毒,防止引入外来的病原菌。”1月19日,为了让养殖户更安心地迎新春,重庆文理学院教授、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孙翰昌再一次回到重庆彭水大垭乡,指导鲟鱼养殖户王元生做好疾病防控。

专家帮扶 山区养出优质鱼

“虽然养殖场水源水质比较好,水温常年比较低,但是也要加强管理,要注意鱼体受伤会感染水霉病,还有外来的病原菌等等。”孙翰昌说,养鱼最关键的就是疾病防控,他随时随地会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咨询回复,有需要还会亲身到现场指导。

孙翰昌是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在彭水开展名优冷水鱼高效繁育及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年有余。之前主要是在彭水县大鲵科技专家大院攻关大鲵,也就是娃娃鱼的高效繁育及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八年的时间,让当地的技术成熟了起来。

2018年,孙翰昌和团队就转向了鲟鱼等冷水性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为当地鲟鱼健康生态养殖中苗种选择、水质调控、饲料选择及投喂等提供建议,还教养殖户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处理等技术。2021年,除了现场指导,电话和网络指导也有上百次。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坐落在芙蓉江的珠子溪右岸,大垭乡就在彭水西南角,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曾经是“贫穷”“偏远”的代名词。但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凭借着摩围山的一股山泉水,让当地“冲”出了一条增收路。

“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泉水常年在20度以下,含氧量达每毫升0.8毫克,微量元素锶和钙的含量都较高,养出来的鲟鱼肉质好,美容养颜,不饱和脂肪酸高,是高品质生活中高蛋白来源的主要途径。”孙翰昌建议,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的名优冷水性养殖品种,比如娃娃鱼、虹鳟等,为当地增收带来更多的可能。

为了将水产养殖变成大垭乡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彭水县和重庆市科技局展开了合作。从2021年起,重庆市科技局每年选择5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彭水,做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不仅如此,重庆市科技局在彭水设立了产业指导组,长年驻扎在当地,正在为讲好当地故事,发挥品牌效应而努力。

大垭乡冬瓜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户王元生正在捞鱼。单倩澜/图

深山鱼好 将加大宣传立品牌  

“现在我每天管着这5亩多的鱼塘,养了10万多斤的鲟鱼,心里也有了着落。”鱼塘就在两山之间的平坝上,巧借地势利用落差,引进了山中流下的泉水。王元生站在鱼塘前,看着成群的鲟鱼,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2017年,原本在外开饭店的王元生在朋友那里得知了家乡水源的优良,就回到了大垭乡,用一年时间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那时候乡里非常支持我们建基地,后来每次遇上恶劣天气,乡里也总是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问需不需要帮助。”王元生很感激,而且近年来,大批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如何规范养殖,他的鲟鱼质量也一年比一年好,渐渐有了名声,不少人会提前打电话预定,直接到现场来吃鱼,鲟鱼的鲜嫩配上王元生夫妇俩的手艺更是让大家拍手叫绝。

“以前,我的鲟鱼大多卖往云南、贵州,但是由于疫情,现在这边囤积了大量的鲟鱼。”王元生有些苦恼,他希望自己的鲟鱼可以被更多人知道,也希望更多的商户和市民来买鱼吃鱼。

现在,王元生夫妇俩管理着这片鱼塘,周边15户村民纷纷入股,每亩地择价4000元。到年底,村民们还可以得到5%的利润分红。“大概每年要分一万四千元给入股的乡亲们。”王元生说。目前,大垭村的养殖产业已经拓展到鲟鱼、鲫鱼、草鱼等不同的种类,一共10个点位,水产养殖达120亩,带动了全乡4个村的发展。不仅如此,在大垭乡可以看到,果林成片成林,蔬菜生机盎然,还有生猪、肉牛、土鸡、黄豆、花生等传统种养殖业。现在,大垭乡已经初步实现村村有支柱、户户有项目。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下一步大垭乡将继续在养殖业下功夫,尤其是冷水鱼产业。我们将与科技特派员加强技术沟通,强化鱼的质量;进一步解决配套设施问题,继续加大规模;同时加大宣传,在品牌上下功夫。”彭水县大垭乡党委书记罗贵阳说。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