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斌:科技特派员,更要做“科技外脑”

2020-06-30 13:08:31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马爱平 杨娜 赵亮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范东斌,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杨娜 赵亮

“我国是全球人造板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一些林业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发展中小型人造板企业,是依托产业带动林农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范东斌副研究员说。

自2013年开始,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组织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为推动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范东斌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单位派驻在安徽北极蓝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灌南县天和胶业有限公司的科技特派员。

范东斌在人造板生产一线工作

“大多数中小企业最缺的是技术,最缺乏的是专业科技人员。我以科技特派员身份,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技术上随时出现问题,随时都可以与我联系。”范东斌说。

在全国最大的单板层基材生产基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天和胶业有限公司,范东斌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企业一线,通过对胶黏剂原料、生产工艺等提供科技服务,帮助企业三年内新增产值1.36亿,新增当地就业1000余人,目前产品90%以上出口日本。疫情期间,他通过视频会议等在线技术途径,及时了解木材企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组织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困难,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范东斌在从事科研实验工作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环保型胶黏剂研究的科研人员,助力贫困地区林农脱贫致富,帮助木材企业提高科技水平,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永远初心。”范东斌说。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位于贵州西南部,总面积近2600平方公里,共有布依族、汉族、苗族、仡佬族、壮族、回族等十余个民族,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的74.9%。因地处西南,交通不便,经济极不发达,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册亨县的森林资源丰富,人造板生产是当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但因地处偏远落后山区,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环保等级差等问题,册亨的人造板产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停滞状态。

2019年2月,范东斌作为中国林科院派遣专家,深入册亨县人造板企业调研。刚一走进生产车间,范东斌就被刺鼻的甲醛气味熏得眼泪直流、感觉胸腔憋闷、呼吸困难。且不说这里生产出来的人造板产品质量能否顺利通过产品质量检测,是否会有市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都得不到安全保障!看着工厂里正在忙碌的工人,范东斌眉头紧锁,很是心急。他知道贫困地区发展人造板产业面临很多难题,其中资金紧张、信息技术落后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低劣胶黏剂的主要原因。因此,范东斌认为,向贫困地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环保型胶黏剂,是帮助当地中小型人造板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为此,范东斌到生产线,与企业主管、技术工人面对面交流,了解设备、工艺、木质原料、胶黏剂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并根据当地原料特点和企业生产设备实际情况,提出了一整套包括无醛胶黏剂、配套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检测定制化技术。

在人造板热压车间,范东斌顶着酷暑,在近50多度的人造板热压机前现场亲自示范、手把手耐心指导工人热压工艺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人,在知识文化水平方面相对较低。有时范东斌刚说完技术要点,工人们又习惯性地按照以前的错误工艺进行操作。对此,他采用原理解说、现场指导、再根据问题集中培训的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少数民族的工人门掌握了新的生产工艺。在胶黏剂制备车间,面对生产设备陈旧,计量、检测设备不全等困难,他采用模块式操作,配以规范化流程的做法,给工人培训和指导制胶工艺流程,帮助大家很快掌握了新型环保胶黏剂的技术操作要点。

通过对当地人造板龙头企业——奇松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定向帮扶,并辐射带动周边相关企业的科技进步。当地人造板产品由原来的甲醛超标达到了现如今的甲醛释放量极低的E0级;残品率由5%降低到1%以内,企业产品销量增加10%。2019年全县人造板产量达7万立米,带动就业600余人,其中吸纳贫困人口400余人,成为当地企业产值“大户”。

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告册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范东斌看到消息后高兴地说:“册亨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作为一名林业科研人员,能为大山深处做出一份贡献,我感到很幸福。”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张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