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益助学行动再升级 “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亮相全国科技活动周

2020-08-21 15:34:22来源: 作者:

中国科技网讯(冷媚 通讯员刘格花)5月19日,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北京开幕。“科普实验室”作为重大示范活动之一亮相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首次对外展示了针对全国1000所乡村小学实施的AI公益助学行动“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旨在让乡村地区中小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工程科技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分享 让乡村孩子融入希望的田野

“我们模拟的是自动采集月球表面能源的过程。小车从启动区出发,在监测站确认运行正常以后继续前进,在传感器的作用下自动感应停车载货,最后要在终点处卸货。”科普实验室展览区现场,北京西什库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演示月球探秘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是从小学课程《月球探秘》中的知识点延伸出来,融合中小学的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中的知识点,形成的一个中小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由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来进行动手搭建,利用开源硬件的编程来实现循迹、定位、装卸等任务挑战。

这些小车是怎么拼装在一起的呀?为什么小车会沿着黑色线条行走通过什么原理实现自动停车载货?”……科普实验室内有一块大大的屏幕正在对活动现场进行直播,而屏幕的另一端,科技部扶贫点江西永新县烟阁水湄小学通过连线体验双师教学,和西什库小学的孩子们实时互动,一起探索月球的秘密感受科技的魅力

我们学校也承担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曾经参与过乡村教师培训工作但是这次的活动有所区别,是让学校学生给贫困地区学生做讲解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锻炼,让他们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北京西什库小学校长李雪梅认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目前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渐变好,但是软件方面还很匮乏,尤其是教学师资力量通过双师课堂分享教育资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未来学校师生也会一起努力做这方面的尝试。”

AI教育公益助学行动 弥补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

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北京上海深圳发达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够辐射到贫困地区学校,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良好教育。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总编辑刘峰介绍此次成果展示,“现场北京西什库小学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烟阁乡水尾村烟阁水湄小学的师生们进行教学互动,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培训老师和学生形成线上线下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社群除了教学之外,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交流心得体会、兴趣爱好、思想碰撞希望运用这种方式弥补我国城乡教育鸿沟,为我国未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

去年5月,科技日报社发布AI教育公益助学千人计划拟为贫困地区1000个孩子提供AI公益编程教育,以帮助贫困山区孩子实现AI科技思维启蒙AI应用视野拓展AI编程能力培养AI青年精英发掘为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亮相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是AI公益助学行动升级版。

据悉,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将于今年在全国1000所村小实行,课程有机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具体学科知识。每一主题的课程设计均面向真实生活的现实情境、立足学科融合的知识逻辑,并遵循学习进阶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工程科技兴趣,提升科技素养。

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让创新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成功经验。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向社会各界发出扶贫动员令。

“目前,我们针对偏远地区的学校,准备了相应课程和配套科技实验包,帮助他们搭建科普实验室,让他们也能拥有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机会。”中国平安集团品牌部总经理陈遥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科技创新的种子选手,希望帮助他们从小埋下爱科学的种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真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少年强则国强,相信这些小小科学家们未来将会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从一年级开始,今年的计划是做到六年级,未来将会逐渐扩展到初高中甚至大学。”据介绍,该课程体系目前囊括1-6年级,共六册,每一册分别围绕“让乡村儿童融入希望的田野”、“让乡村儿童也能任性地制造”、“让乡村儿童展翅飞翔”、“让乡村儿童触摸人工智能”、“让乡村儿童播下人类发展的种子”五个教育愿景,分别对应“农业科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五个主题。通过这个计划,未来乡村学生也能组装探月小车、设计自制气动火箭、制作地球—人造卫星模型,还能对微型机床、激光雕刻机等现代制造加工装备实现感性认知与简单操作。

“科普实验室”是由科技日报社、中国平安组织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教育专家、技术专家,针对中小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的知识结构,通过项目课程资源开发和实验项目实践,建立起来的跨科学课程学习模式。通过具体项目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涉及到的工程科技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亲历工程科技活动以后,逐步形成正确的工程科技观念、工程科技思维方式和解决真实工程科技问题的关键能力。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