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他用一生诠释了两种精神

2021-12-28 15:59:2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迎霞

在宁夏,鲜有老人离世能引发如此关注。裘志新做到了。在他身上,有两种精神得到生动诠释。

他诠释了何为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

解放初期的宁夏十分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匮乏,众多领域尚属空白,各方面亟待建设。年仅18岁的裘志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从江南水乡来到西北内陆,为新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为国分忧、艰苦奋斗是这一代人的精神标签,和裘志新一样的千千万万“支宁人”迎难而上,插队务过农、下井挖过煤,后来充实到各行各业,将最美好的青春播撒留在了这片热土。更有人献了青春献子孙,长眠在了第二故乡。

他诠释了何为开拓创新的科学家精神。

经费不足、设备匮乏、人手短缺,裘志新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30多年开展北育南繁任务,育成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春小麦品种,并建立起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育种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科技强国是永恒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勇攀高峰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裘志新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这种精神的支撑。

斯人已去,然精神永存。

今日之中国,虽然没有了大规模的“移民行动”,但为加快落后地区发展,逐渐形成了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持的东西部协作新模式。相较当年,这是我国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大举措。

梦想有温度,成绩才有厚度。

面对各种“卡脖子”技术短板,广大科技工作者惟有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坚定不移地通过创新寻求突破,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的责任使然,吾辈须自强。

更多裘志新正在为国为民守初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于他们而言,挂心和筑梦的地方,就是故乡。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