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新污染物治理大会在京举行

2023-09-21 14:32:0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禾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为推动新污染物治理相关政策与技术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研讨,促进新污染物治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以“夯实科技支撑基础 促进新污染物治理”为主题在北京共同主办第一届新污染物治理大会。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在《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一年来,生态环境部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和科技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不断深入。赵英民强调,新污染物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科技创新,为全链条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聚焦新污染物生态和健康风险全生命周期阻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创新组织方式,系统加强基础研究,研发新污染物快速筛查、自动监测及分析检测等技术方法和仪器装备,加强受控化学品绿色安全替代品和替代技术、清洁生产研究,突破新污染物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深度处理等关键技术,夯实科学治污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作题为“攻克新污染物治理关键技术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特邀主旨报告。他建议,设立新污染物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新污染物筛查评价、风险评估、管控体系、治理与替代、示范应用五大领域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精准治污等。

王金南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作题为“新污染物治理的基础研究与思考”的特邀主旨报告。他建议,用基础研究成果支撑治理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完善新污染物筛查方法体系,加强替代品研究、实现新污染相关化学品的绿色替代。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教授作题为“新污染物治理技术需求和展望”的特邀主旨报告。他建议,重点突破新污染物绿色替代、快速筛查、过程减排、无害化处置等瓶颈技术,研制新污染物测试、重大装备,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新污染物管理体系,在新污染物问题突出的行业、区域和流域开展综合示范,强化新污染物治理全过程技术支持。

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院长胡春教授作题为“催化剂表面微电场驱动低能耗新污染物水质风险控制原理与实际水质净化优势”报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於方研究员作题为“新污染物防控与管理思路”报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宫继成作题为“黑碳暴露的人体健康效应和损伤机制”报告。

为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了新污染物治理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支持单位是中国环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科院研究员吴丰昌担任主任委员。

王金南和吴丰昌为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

大会设置22个专题分会场,共安排了200余个学术报告,同期举办墙报交流、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环境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污染物识别、筛查与溯源、检测技术与监测方法等进行学术交流。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