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你扔下反物质时,它会飘浮还是下落?甚至有没有可能逆向上升?《自然》杂志27日发表一项粒子物理学研究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报告了对反氢原子自由下落的首个直接观测,结论提示:反物质和普通物质受到的引力相同。
欧核中心首次直接观测反物质自由下落,结论认为反物质和物质受到的引力相同|总编辑圈点
-
-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与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合作研制出一种新方法,可同时分析数十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标志物,改变了对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检测,从而让临床医生收集到有关患者疾病的更多信息。研究成果25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将纳米孔测序和DNA条形码相结合,新方法能一次检测数十种生物标志物|总编辑圈点
-
-
有些肿瘤非常小,隐藏在肺组织深处,医生很难触及它们。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一种能穿越肺组织的极其柔韧但坚固的机器人。他们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展现了新机器人可自主地从“A点”出发到达“B点”,同时避开活体实验室模型中的重要...
机器人在活体肺组织内“半自主导航”,同时避开微小气道和血管等重要结构|总编辑圈点
-
-
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因疗法,该疗法在小鼠身上得到证明,可刺激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并能引导特定神经元重新连接到目标区域,从而恢复活动能力。
脊髓损伤后成功再连,再生神经元恢复瘫痪小鼠行走能力
-
-
即使对于杀伤性T细胞这种免疫“斗士”来说, 全天候寻找和摧毁敌人——癌细胞,也可能会筋疲力尽。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在小鼠和人体组织样本中发现了杀伤性T细胞耗竭与身体交感神经应激反应(“战斗或逃跑”)之间的关系。
总编辑圈点|揭开“战斗或逃跑”的秘密:T细胞减压后成为更勇猛抗癌“斗士”
-
-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方法,可极大简化和加快对基因功能的研究:使用CRISPR-Cas技术,可同时在单个动物的不同细胞内敲除不同的基因,每个细胞被改变的基因不超过一个,从而能平行观察不同基因变化导致的细胞走向。
总编辑圈点|新技术能同时“敲除”动物体内不同基因
-
-
直接放置于脑组织的柔性薄膜电极在诊断和治疗癫痫方面很有前景。最近,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科学家藤江敏典领导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柔性神经电极,或彻底改变皮质电图(ECoG)记录和直接神经刺激的执行方式。
总编辑圈点|薄膜神经电极改变大脑监测和刺激方式,在诊疗脑部疾病方面极具潜力
-
-
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一种有希望的方法是植入可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这可使患者免于频繁注射胰岛素。然而,一旦细胞被植入,它们最终会耗尽氧气并停止产生胰岛素。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新的植入式设备。
总编辑圈点|自带“制氧工厂”,植入式装置实现无注射控制糖尿病
-
-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小型机器人设备,可在下降过程中通过折叠形式来改变它们在空中飞行的方式。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上。
总编辑圈点|利用折纸技艺,无电池机器人可在半空中自动变形
-
-
《科学报告》14日发表的一项人工智能研究指出,大型语言模型(LLM)AI机器人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上或能超越一般人类,该任务要求受试者想出日常用品的替代用途。不过,得分最高的人类受试者依然能超过机器人的最佳答案。